第(2/3)页 這個時候,他也不想去刺激拓跋彼旺。 “拓跋兄說的在理。”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 “一年前大唐皇帝能取得那般大捷,是因為他藏住了軍備之秘。” “瑞王之亂,又被平定的太過迅速。” “而大唐吃敗仗已久,你大魏統帥也難免輕敵。” “這種種因素下,他出其不意之下,這才取得了那等戰果。” 蕭布世說著,手指著長案上的地形圖。 “而今時已不同往日。” “大唐軍備之秘,已被你我兩國破解。” “東海一路,北境一路,雙管齊下,大唐軍隊精銳主力,分身乏術。” “新羅在一旁,伺機而動。” “孤已向金世基傳了密信,待戰事焦灼之時,他可趁假意結盟之機,再狠狠敲詐大唐一筆。” “拿了好處后,他新羅再背刺大唐。” “如此局面,大唐已陷入死局。” “而你我二人對大唐皇帝又多有防備。” “他也沒了出其不意的機會。” 一邊說著,蕭布世手指劃過地形圖,語氣逐漸森寒。 “楊辰他再狡詐,他也是人,不是神!” “一年前,楊辰他在這里,縱橫馳騁,所向披靡。” “這一次,孤要就讓這里成為他的埋骨之地!” 拓跋彼旺看向蕭布世在地形圖上,所指的位置,眼中殺意爆漲。 他沒再回話,只是緊握的拳頭,骨節已經泛白。 楊辰不死,他這輩子都睡不安穩。 所以楊辰必須要死,他拓跋彼旺要親眼看著大唐皇帝楊辰咽氣! 蕭布世看了一眼拓跋彼旺,淡淡一笑。 與拓跋彼旺說了這么多,其實他還有所保留。 梁、魏、東桑三國兵分兩路,侵入大唐,新羅作為暗子,這些還只是明棋。 他還有一步暗棋,并未與拓跋彼旺說明。 正因為有這一明一暗,他才如此信心滿滿。 大帳之中,再次陷入寂靜。 蕭布世繼續看起地形圖,拓跋彼旺則擦拭自己的戰刀。 不過雖然此時二人心中各懷心思,但有一點,卻是高度一致。 那就是… 讓楊辰死! ……… 隨著楊辰率領的二十萬援軍到達北蒼關,唐、梁、魏三國軍隊,都是戰意盎然。 大魏與大唐有國仇家恨。 大梁圖謀大唐已久,再加上一年前,楊辰俘虜羞辱梁軍主帥。 此時三國大軍對峙北蒼關,可謂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