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塞外的风(三)-《历史咨询商》
第(3/3)页
至于宣纸,这种纸张出自于安徽宣州,是用檀树的树皮制成的,工艺比较复杂,但是纸张的质量很好,而且纸张很白,也很平整光滑,所以成为了上流社会办公书写用的纸张,但是这种纸的制造复杂,工序比较多,要捣碎成纸浆,这叫做制浆,先要把树木和草切碎,然后再闷在一个大锅里面蒸煮至烂,接着把蒸好了的纸浆,从锅里面放出来,再使纸浆流过专门的设备被纸浆中的纤维磨得更烂。接着,把纸浆用筛选设备处理一下,然后漂白,并且把纸浆洗干净。
可以看出,仅仅是这一个工序,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论是捣碎,还是煮烂还是漂白筛选,这都需要人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水,用来漂洗纸浆的水会对河流造成大量的污染,纸浆为气味其实是非常难闻的,刺鼻!
除了制成纸浆之外,还需要经过造纸这一步,就是把制浆处理好的纸浆再一次筛选除渣,然后再把纸浆进行一番稀释,稀释到一定的浓度之后,再用很密的纱网将纸浆捞出来,然后进行压平,这个时候纸张的厚薄就看捞出来的纸浆的数量和压平过程之中的力道的均匀了,压平了之后最后一步就是晾晒。
后世的晾晒比较简单,可以烘烤,但是在隋唐时期,这种载体需要使用钢铁,而且是不锈钢,唐代没有,而且烘烤的温度不好掌握,不像后世有温度计可以测量,所以隋唐时期的纸张多半是进行晾晒的,一张纸晾晒成功之后是很大的,宣纸不是像后世的那种a4纸张,去买纸的时候,这种宣纸多半是没有裁剪的原纸,一张一张很大很宽,回去之后是要作画,还是要写字,还是要写文件办公,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裁剪了。
不过隋唐时期的纸张非常的昂贵,尤其是宣纸,就算是大户人家也不一定舍得用,有很多时候书籍都还是竹简,这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宣纸不防水,被雨一淋估计上面的字都要毁掉了,所以有一个帐篷空缺出来保护这些不能淋雨的东西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快一点,把毡布搭上去,然后把边边角角都压好,压得重一些,下雨之后肯定会起风的,不要让大风把帐篷给吹倒了!”
夏云天在外面指挥着搭建帐篷,帐篷防水性一般般,需要在上面搭一层毡布,这样的话雨水才不会渗透进来,其实毡布的防水性也不好,但是它比较厚重,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大家都肯定打过雨伞,知道在下暴雨的时候,雨伞即便是能够挡住外面的雨滴,但是里面仍旧是有漏雨的,这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因为下雨下的急了,雨水原本是可以顺着雨伞往下滑落的,但是下的急了之后,雨水便渗透了雨伞进入到了内部,一般的情况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在雨滴聚集不成一滴完整的雨滴滴落下来之前,它们就已经顺着雨伞的弧线滑落了下去,但是在下大雨的时候,雨滴本身的动能密集的砸在雨伞上,便容易让这些渗入内部的小雨滴滴落下来,主要是疑问振动带来的外力和张力作用。
对于帐篷也是一样的,帐篷也有弧度,一般而言雨水都会顺着这个弧度往下滑,但是暴雨不一样,雨下的太猛烈了之后,内部其实也是会漏雨的,而毡布就会起到一个缓冲和吸水的作用。
“公子,今天晚上会下很大的雨吗?”
刘志的帐篷其实还算是比较宽敞,里面摆了两床被子之后,中间还有一块空地,于是放了一块桌案在中间,充当两人的书桌了,两人各自取了一块坐垫,这种垫子是用来跪坐的,不是用来坐的,因为读圣贤书,态度要很端正,坐姿容易弯腰佝背,体态有些不雅,而跪坐的话,身体是比较直的,为了减轻腿部的压力,腰是不能轻易的弯下来的,因为这样的话脚尖上的力道会大增,会很难受。
两人各自跪坐在矮案的两边,刘志在练字,高君如在读书,当然是默读,要是大声的念出来的话,刘志的字肯定是写不下去的。
他是从后世来的,对于简体字是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对于繁体字,有些会认,但是不太会写,刚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很多时候字体是采用的小篆或者是大篆,这些字都不认识,只有隶书的字他才认识,但是也不太会写,于是说得多,写得少,后来总算是下定了决心,要练习繁体字,多写多认,总有一天能够熟练的掌握的!(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