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另一个人,陶商却是从没见过,但是他绝对听说过他的大名。 这男的人近中年,刚刚四十出头的年纪,他从南阳涅阳县,不远千里也要来丹阳郡见一个人。 他此番来见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丹阳郡的太守陶商。 而要见陶商的这个人,则是叫做张机,字仲景。 其实两人完全不认识,也没什么交情,家里往上数好几辈也不沾边。 但张机这次一定要见陶商不可。 因为在数月之前,从北方归南的一位医者,在南阳之地提出了一个药方,名为桂枝汤方。 这桂枝汤方的功效,主要是用于外感风寒,头疼发热,汗出恶风等症状。 非常的管用! 一时之间,南阳郡的医者们纷纷辩证此方,对其方中配药皆大感惊奇,皆呼能出此方者实乃医学天人也,一时间桂枝汤方治疗伤寒之症,风靡汉江之地,却不知此方在北地早就已经流传甚广。 而特别有意思的是,如今在中原和司隶之地,都盛传着此方并非出自医学中人之手,而是出自代表徐州刺史前往洛阳征讨董卓的诸侯之一,现任丹阳郡的太守陶商。 张机在涅阳,起先对这件事并不怎么在意,后来听说了此方在汉江医道众人中被广为推崇,也是不由颇感好奇,于是便派人去寻了方子给自己拿来看。 什么破方子,还至于这帮人这般呱噪? 等方子拿来之后,诈然一看之下,却是把张机惊的非同小可,眼眸中一黑,差点没背过气去。 他匆忙拿出自己上个月,刚刚苦心琢磨出来的一纸治疗伤寒的汤方与之比较! 两张方子放在一块,张机的眼睛差点没瞪出来。 这两张汤方,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医者出方,偶有一些差异,若是都属于对病人体质不同的下药分量的区别,那无伤大雅,可怕的是,这两张药方,在药材选取辩证方面亦是毫厘不差。 须知,医道中人,自创药方,就算是在药理辩证上有相似之处,但在用药和大体辩证的药量上却要做到一致,这根本不可能! 那都是需要亲身实践,亲身品尝药物的啊。 天底下哪有人长了一样的脑袋,一样的思想! 这样的事情,在张仲景的心里,完全是无法捉摸明白,也接受不了的。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花费多年,尝试无数药材,最终研制出来的这一幅能够治疗伤害的通用良方,居然这么轻易的就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给琢磨出来了?而且还是跟自己的分毫不差? 当然,张仲景的方子还没有问世,若说是那陶商真的抄袭了自己的方子,张仲景着实是拿不出证据的,别说是别人不信,换成他自己,也是不信。 可事实就是摆在眼前啊。 若是今后自己的医学大成,著作出旷世经典,一旦问世,却有抄袭他人之嫌,依张仲景的傲气,岂不得跳楼自杀? 这等抄袭之恶名,张仲景却是万万承担不起的。 在辗转反侧了几个昼夜之后,张机终于下定了决心,前往丹阳郡去向陶商询问关于桂枝汤方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