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露江湖展头角,名震天下方不休-《这是你的江湖》


    第(2/3)页

    “腊月二十四,花灯依旧,备好贵府之秘籍,洗净阁下之首级,必当前来拜访——无名。”

    阅毕之后,上官敬楠不禁放声长笑,右手微微一扬,信纸便随风舞将起来,飘落至管家手中。

    其实近年来到上官府挑战的武林好手着实不少,屡见不鲜之下,倒也不必粤犬吠雪,瞠目惊讶。自古江湖中图抱负、有才略之新秀,大多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虽然证明自己的方式有许多种,但在江湖中最直接、且最为实用的方法却莫过于此,而上官敬楠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目标。

    不过以往的挑战者,大都会遵循江湖的规矩,由挑战者登门造访,已显示自己的诚意与尊敬,遂后递下战书,双方约立时间,并邀请德高望重之人做见证,交手时点到为止。

    但将战书写成这个样子,当真是屈指可数。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战书契约,而是一张告知单,死亡告知单……

    管家苦笑道:“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竟还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人,口无遮拦,大放厥词到这般程度,行此等极端之举。莫非有人在拿庄主打趣不成?小人又是否去做些个准备,以防不测?”上官敬楠不屑一顾,悠悠道:“不必介怀,一切依旧!”但话虽如此说,心中却也不禁想:“到底是谁寄了这样一封信笺于我?秘籍?信中所指的秘籍是什么,为何连我自己都不得知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月初七,初晨,洛阳白马寺。

    相传东汉永乐八年,明帝刘庄曾夜梦一金人于殿庭升至天空,后向西飞去。明帝即派遣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赴西域取经,访求佛道。三年后,秦景等人在大月氏国遇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二人用白马驼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归返洛阳,弘扬法嗣的同时,并建寺庙以存经典。世人为纪念白马负经输像之功,遂名白马寺。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历史已随岁月的年轮而沉淀,白马寺也因饱受时光的洗礼而更增底蕴与苍桑。现下,就连庙宇外的松林,亦因酷寒时节而失去了初春的绿彩。光秃的树枝,白雪皑皑的大地,更为此间增添了几分萧索与凄凉。

    此时却有一位少年伫立在禅院外,只见这人眉如远山含黛,犹胜女子般精巧雅致,恐怕神笔雕琢,也难以勾勒出他眉宇间的神采于万一;双眸深邃而俊美,流光溢彩中,灿烂若黑夜里的寒星;鼻梁挺拔清秀,蕴含江南之柔美;唇薄而精致,一道完美的线条勾勒出迷人的轮廓,难寻瑕疵;一席干净但质料略显粗糙的白衣,别有一副朴素之感。

    不过他清秀白皙的脸上,此刻却挂满了忧愁,显得憔悴而潦倒,倒也不知是何原因罢了。腰旁悬带的一把无鞘断剑,更为此人渲染了几分奇特与神秘……

    几声清脆的扣门声后,白马寺陈旧而斑驳的大门应声开起,“吱呀”声不绝于耳。随后从里面走出一位小沙弥,合什双手,木讷道:“阿弥陀佛,施主找谁?”少年抱拳回礼,开口道:“敢问小师傅,无念大师身在何处?”沙弥茫然道:“住持正在庙内诵经讲禅,请问施主名讳,有何贵干?”少年答道:“柳青。柳树的柳,常青的青。”

    小和尚瞪圆了双目,大为愕然,脱口而出道:“檀越便是柳青?那位曾拜访过武当山的柳青!”在观察到少年腰旁的断剑后,小沙弥的声音变得更加紧张与惊奇。柳青淡然道:“正是区区在下。柳青愿求贵寺住持一面,劳烦小师傅,为鄙人通报一声可否?”小沙弥频频点头,目有敬意,道:“还请施主稍后片刻,小僧即可回寺禀告。”那沙弥连门都忘了掩,说罢话便转身移步,匆忙间跑去了。

    柳青似乎也并不感到奇怪。半年来,柳青这两个字,被越来越多的江湖人所熟知。他在江湖的发迹,几乎可以称作一个奇迹。

    五个月前,他曾独身一人前往云南苍山,挑战点苍派掌门郁清风。点苍虽为九大门派之一,却因地处偏僻,门规森严,是以派中弟子很少在中原来往。但众所周知,点仓剑法不但名满天下,正宗更是以诡异闻名,其变化之多,招式之辛狠,难以想象。掌门郁清风更是江湖中使剑的一流好手,得本派武功之真传,其剑法更是有“行云流水”之美誉。不料他却在十招之内便败给了柳青,输得心悦诚服,此事立刻在江湖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三个月前,柳青更是击败了成名已久的流浪刀客“神踪难寻”谢无常。据说谢无常雄踞岭南时,仅凭一己之力,手刃四十七名杀人如麻、令人闻风丧胆的江洋大盗。其刀法之精纯钢劲,在使刀的行家中,已经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但柳青只使出了一招“回风舞柳”,以柔克刚,便将谢无常的刀击飞,让人惊骇。

    更难以令人置信的事,前不久,柳青直登“武学圣地”武当山,力克武当大弟子‘气冲霄汉’钟正。柳青这个名字,从此名震天下。

    另人称奇的,不仅是柳青的剑法,还有他的“剑”与“轻功”。一把断剑,一身只花了六个月的时间,便从大理途径武当,游走各地,最后抵达洛阳的轻功。

    大约盏茶的功夫,但见小沙弥急匆匆地回返跑来,生怕有所怠慢。气喘吁吁中,语气仍是恭敬有加,听他喘息道:“方丈……方丈有请,有请……施主到正厅入座。”用手抹了抹面颊上的汗水,整顿了一下僧衣,便为柳青引路。

    柳青在小沙弥的陪同下,踏进了这所古老而庄严的宇寺。两人自南门而入,经天王殿,过钟鼓楼、法宝阁、般若台,又穿过了一小段花木丛,便来到一条长廊之侧。长廊上另有几名沙弥分站两侧,微施佛礼,接待访客。远方不时传来撞钟和念诵佛经的声音,木鱼敲打声伴随着树梢上昼鸟的鸣啼,清晨的初阳斜照廊坊,透进禅房之中。此情此景下,古刹更增肃然宝相的威严。柳青心中也顿有清凉之感。

    正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高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许久,两人来到了一间规模最大,占北朝南的客厅前。小和尚就此止步,道:“住持正在厅内静候施主。”说完后,便兀自离开了。

    柳青轻叹了一口气,良久,才缓缓地推开厅门。但见舍内朴素雅致,一尘不染,空气中夹杂着幽兰的香气,不觉让人心旷神怡。又见一身着淡红色袈裟,面目慈祥、白须长髯的老者端坐在中央蒲团之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