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纳阴司钱粮-《扎纸成兵,我当几年反派就转正》


    第(2/3)页

    许一言二人作别了庄主人,策马径直往酆都县赶去。

    这一路上,并没有遇上其他的什么危险,平安抵达县城。

    他们赶到酆都县的时候,正好是七月初,太阳正火热的时候。

    这一路走来。

    刘纲都在细心的视察周围的状况。

    风调雨顺,田地里的农作物都长得很好。

    是一个好地方啊。

    没有传闻中的那样恐怖啊,有这样的好收成,当地的百姓应该生活得挺好啊。

    刘纲由此感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任何言论,不管说的人有多少,都要自己亲身去见证,才知道虚实如何。

    看到了城门。

    因为没有提前通知。

    所以城外并没有什么欢迎队伍,也没热闹的欢迎仪式。

    来到县衙。

    虽然没有知县,县衙还是有人办公。

    当地的政务也是井井有条。

    刘纲到任后,与本地县丞和县尉交接了工作,初步了解了一下当地各方面的情况。

    衙署分内外。

    外面是公堂,知县办公审案子的地方。

    内里就是住人的宅院了。

    这一年来,有人在县衙办案,可是没人睡在这里。

    内室荒废了一年有余,也没什么人来打扫,到处都是灰尘蛛网不说,许多东西都坏了用不得。

    刘纲掏钱请人打扫修葺,又花费了一番功夫。

    刘纲上任之后,就是开始正常的办案理事。

    许一言待在衙门,也领了一个捕头的差事。

    没事儿的时候,就带着兄弟伙,在城里到处闲逛。

    日子过得和在信阳城的时候差不多。

    在这期间,并没有什么奇异怪事发生。

    不知不觉,时间就来到了七月十五。

    七月半。

    是中元节,民间也叫做鬼节。

    传说到了这天,地府的鬼门就会打开。

    地府的阴魂可以来到阳间,重游旧地,相会故人,看念儿孙。

    这一日,家家户户都要为中元节筹备祭祖礼品,休了一天假。

    刘纲无事,于是和许一言一同出门,上街去溜达。

    一路上。

    刘纲发现当地过鬼节的习俗,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

    家家户户的人,手里都提着竹篮和包袱,往同样的方向走去。

    刘纲好奇心起:“这中元节不是夜时才开始吗?大白天的,他们就带着元宝纸钱,成群结队的去作甚?”

    许一言也从没见过这样过中元节的,道:“难道这些都是一个宗族的,要一起去祭祖?”

    刘纲道:“去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二人跟着人群队伍走去。

    走了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石井处。

    见县民们排着队,团团跪在石井前。

    将竹篮里的元宝和纸钱焚烧,扔进井中,口里窃窃呢喃着什么。

    烧完纸钱后,纷纷伏在地上磕头。

    刘纲见状,想:“这石井想必是有什么来历,里边或许是葬了某位有功德的善人,是以大家才这么自发的祭拜。”

    许一言听了,心里想道:“就像吃粽子赛龙舟缅怀屈原吗?”

    可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他们瞠目结舌,不敢置信。

    那些人磕完头之后,又把包袱打开。

    包袱里面装的,有些是一串一串的铜钱,有些则是金银珠宝。

    都是值钱的东西。

    是货真价实,可以在阳间买粮食的东西!

    许一言他们看到。

    这群跪在石井边上的百姓,把包袱里的铜钱,毫不心疼地通通扔进了井中,好像不知道自己扔的是钱一样。
    第(2/3)页